“这是妈妈用你的旧牛仔裤做的布艺锦鲤。”女儿接过挂饰,指尖抚过层叠的黄绿“鱼鳞”,牛仔裤上去年夏天留下的浅灰泥印,恰好成了鱼身天然的“斑纹”。
这条锦鲤的灵感源自社交平台博主的分享,蓝黄绿拼接的模样像极了池塘里摆尾的锦鲤。当下便动了心思,翻出女儿穿小的那条靛蓝牛仔裤,裤腿磨出的毛边处自带“做旧感”。缝合鱼身时,两片牛仔布正面相对,针线穿过布料的瞬间,仿佛听见旧日声响:裤脚的破洞是女儿在操场跑跳时蹭的,未剪净的线头勾住手指,让人想起买这条裤子时孩子踮脚转圈的模样。
黄绿“鱼鳞”取自洗褪色的旧连衣裙。当年嫌颜色太跳,如今一片一片层叠缝在鱼身,倒有了“鱼戏莲叶间”的灵动。缝到第37片时,女儿凑过来帮忙递线,阳光透过纱窗落在她发顶,和布料上的绒毛一起轻轻晃动。这条鱼挂在玄关,每天出门都能看见。有时风从窗缝钻进来,鱼尾巴轻轻扫过墙面,似在道声“慢走”。
大学时攒钱买的藏蓝裙子,剪裁缝制成沙发抱枕,裙摆弧度刚好作正方形边缘,钩针缀上的毛线雏菊,比机器绣品多了份“心跳感”。朋友来访时摸着抱枕上的蕾丝花边笑问:“这花边看着眼熟,是不是你那件没穿过几次的白衬衫上的?”衬衫样子过时,蕾丝依旧挺括,拆下来缝在抱枕上,倒像给旧时光系了个温柔的结。
改造小玩偶时,女儿总要来参与。她坚持用自己那件印着草莓图案的小T恤剪下来做兔子肚子,缝眼睛时抢着递纽扣,结果粘歪了一只,反倒添了几分俏皮憨态。如今,这只歪眼兔子成了她睡前不离手的伙伴,衣角奶渍洗得发白,却成了最珍贵的陪伴。幼儿园时的碎花小裙子,改造成郁金香书包挂件,跟着小主人蹦跳,仿佛那裙摆的快乐仍在风里飘荡。
旧衣改造虽被部分人认为耗时,但当布料被剪刀裁开时,闲置衣物便有了重新利用的可能。经过针线缝制,旧衣物承载的过往记忆以新形式延续,如同用牛仔布改造而成的“鱼”形物件,虽布料纹路已有岁月痕迹,却由此产生了新的使用价值。